中国历代传统文化中,孝道一直被视为崇高的道德标准。在家庭中,子女们要尽一切可能去孝顺父母,照顾好长辈的生活及心理。但是,“自作孽,不可活”这句话似乎指出了一个不幸的现实,有时候不少人的不孝却成了父辈与祖宗后代身上的负担。
在整个社会,父母尽心尽责供养孩子,孩子无法理解与回报,在成年后,却对父母施加不周之事。所谓“自作孽,不可活”,孝道是一种精神高度内化为品行的完美状态,从内心深处体现出对长辈的感恩之情,而不是仅限于言语、礼仪的尊重。而对于“不孝”的人,他们作孽,也注定了自己的命运将会不被看好。
那么,在日常生活中,我们如何去化解这种不孝与孝道之间的矛盾呢?或许可以注意对父母的言行举止,从把握自己做人的道德底线入手,潜移默化地提高自己的精神修养;或许可以从发扬养老文化,全社会参与共建对老年人的尊重之中寻找答案;或许可以从教育开始,注重建立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协调体系,从小培养孩子养成关爱敬老、崇尚孝道的良好品质。
“自作孽,不可活”,在中国传统文化及价值观当中,每个人都有责任去感悟其中的道理,并将其落到实处,走上向善的道路。